“农村”7旬老人手工造船,木船无一根钢钉能卖3万,年收入几十万


发布时间:

2024-09-28

2018年4月15日,在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孙家村,70岁的孙树秋,正在自己的工作室内,专心致志的制作着小木船的零部件。摸一摸金头、虎牙、护腮鸟,围着这个1.2米的风船转上一圈,孙树秋觉得触手已很光滑。打开工作台上的一个小纸盒,数十个黄豆大小的打着小孔的木珠子哗哗作响,再拿起墙角晾干的两张大木帆———他准备给这艘风船支上帆了。(图片来自东方IC)

小船制作主要是按古代大风船的比例缩制而成,长度一般在0.8米左右,大的2米左右。2017年,有2家外地客户慕名前来,找到孙树秋,订做了2艘5米的工艺船,一艘卖3万元。(图片来自东方IC)

:看看这些精美的木船,外观和内部结构与真船完全一样,有帆、有锚,还有缆绳。每一个部件都渗透着孙树秋对渔民、对渔船的深厚感情。(图片来自东方IC)

今年70岁的孙树秋,只记得,自己从十几岁开始造船,已有50多年了。靠海吃海,在涛雒镇的孙家村,出海打渔是六百年前立村以来就传承下来的(图片来自东方IC)

随着海滨旅游的兴起,小木船作为工艺品,重新登上了大雅之堂,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。许多单位开业、家庭装修,都喜欢买一艘微型工艺品木船,取“一帆风顺”之意。而随着需求量的增加,孙树秋也逐渐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,自己购买或者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制作小木船的工具。(图片来自东方IC)

2011年,传统小船制作技艺入选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同年,孙树秋成为这一非遗项目的市级传承人。013年,这一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遗产名录。图为孙树秋接听一名外地客户的电话,这10多年来,保定、烟台、威海、青岛等很多地方,都有客户慕名前来订购木船。图为孙树秋这座制作木船配件。(图片来自东方IC)

今年70岁的孙树秋,只记得,排船,已有50多年了。靠海吃海,在涛雒镇的孙家村,出海打渔是六百年前立村以来就传承下来的。(图片来自东方IC)

孙树秋造船要经过严格的选材解板、水泡塑形、雕刻组装、刷油上漆等工序,制作工艺费时费力,对木工技术尤其是对木船结构的掌握都有严格要求,因此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下功夫去学;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钢质渔船逐渐占据了渔业市场,木质渔船渐渐退出历史舞台,导致了解传统木船结构的年轻人寥寥无几(图片来自东方IC)

从2004年开始,孙树秋一做就是14年,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。因为他对船体结构了如指掌,所以做起来流畅有序,比例、平衡都十分到位,小船通体不用一根钢钉,恰符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“材、美、工、巧”的特征。(图片来自东方IC)